最新标的

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通知 > 行业新闻
成都画派将上演艺术双城记
2014/11/28 11:03:27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

巴蜀文化是四川和重庆地区文化的总称,巴文化以重庆为中心,蜀文化则以成都为中心,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巴蜀文化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昨日记者获悉,作为“推广‘成都画派’,打造艺术之城”重要展览之一,由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成都市文化局主办,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成都市美术馆(成都画院)承办的“成渝影响”重庆成都美术作品学术交流展,将于下月17日在重庆开展。此次展览将邀请成渝两地书画艺术家各百位,参展优秀作品逾200件,名家荟萃,精彩纷呈。明年,该展览还将移师成都举行,上演一场盛大的艺术双城记。

  成都画派艺术名家

  精品力作集体亮相

  昨日记者提前拿到了参展艺术家名单,展览汇聚了两地各百位艺术名家的精品力作,可谓是一场成渝两地艺术狂欢盛宴。展览涵盖国画、油画、版画以及新媒体作品,展览是一次文化的交流盛会,更是成都画派的一场艺术大集结,艺术实力的整体呈现。一场艺术擂台即将展开。

  据了解,成都画派参展国画方面,周抡园、孙竹篱、吴一峰、黄稚荃、李琼玖、岑学恭、朱佩君等已故名家精品力作将集体亮相;钱来忠、何应辉、魏学峰、梁时民、张幼矩、沈道鸿、叶瑞琨、魏明阳、江溶、姚思敏、高晓笛、刘德扬、李青稞、蔡寅坤、李晖、苏聪、文永生等实力派中坚力量,也将呈现高水准艺术作品。向洋、钱磊、刘刚、钟士敏等成都画派新生代也将抱团参展,携力作亮相,展现成都画派艺术生力军实力。

  成都是中国油画当仁不让的重镇,此次展览中成都画派油画板块令人期待。高小华、马光剑、万启仁、胡仁樵、简崇民、何多苓、周春芽、王民平等油画名家的作品,都将在展览中悉数亮相。李焕民、阿鸽、袁吉中的版画作品也将亮相。陈秋林也将作为成都画派新媒体艺术家代表,携新媒体新作参展。

  朱佩君的工笔《鲜鲜霜中菊》、周春芽的油画《太湖石》、向洋当代工笔作品《女孩与猫系列之——百合花开》等作品,将展现成都画派在艺术上的传承与创新。

  巴蜀文化一脉相承

  艺术风格各具特色

  谈及此次展览的缘起,四川博物院副院长,成都画院顾问魏学峰告诉记者,蜀文化渊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巴文化源于三峡地区和湖北清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战国以前的历史文献里,巴和蜀是分称的,不论在地域范围、人类群体,还是文化方面都有清楚的分界,战国时代的文献始以巴蜀并称,他们是各自发展、有继承的考古学文化,其发展谱系是清楚的。魏学峰说,巴文化与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有许多交流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又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文化孕育和影响着不同的人文环境,催生出不同的文化土壤和富有地域色彩的艺术流派。“巴人明快,蜀人从容,巴人勇敢坚毅、质朴豪爽、强悍劲健有慷慨悲壮的情怀,蜀人悠闲浪漫,温文尔雅,汉有‘蜀中文章冠天下’,五代则有花间词派。”他直言,这些传统的印迹都深深地影响着两地的艺术风格,展览将从一个侧面展现两地不同的文化特色。

  联展将以团体智慧和力量

  推进民族艺术传承和创造

  “此次展览将为两地碰撞出更多的艺术火花。”魏学峰分析道,两地艺术在二十世纪发生过几次有意义的叠合:一是抗战时期,重庆和成都成为中国现代美术集结地;二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影响全国的四川版画诞生于两地;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潮美术也风起于两地。

  魏学峰评价说,两地画院也有许多相似,都有多画种,多学科的艺术机构,他们分别代表着地域性绘画艺术的发展变迁,不同路径的探索,彼此融合碰撞,共同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上世纪许多老一辈艺术家同时活跃于巴蜀两地,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纽带。“此次联展将以团体的智慧和力量,自觉主动地推进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创造,尽管艺术家风格不同,但可以相互吸收他人的优长,真正的艺术大家应超越地理环境,把文化因素和审美价值判断融汇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