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标的

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通知 > 行业新闻
依法慈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公布
2016/3/24 15:23:10  来源: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编辑: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19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慈善法分总则、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12章、112条。 
 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制定这部法律,旨在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
拍卖行业慈善一直在行动,慈善公益拍卖会,从年头到年尾。慈善少不了拍卖行业。拍卖行业认真学习《慈善法》,让慈善拍卖事业发扬广大。

一、只有捐款捐物才算做慈善吗?
【法条要义】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

【解读】慈善事业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除了捐款、捐物,扶贫济困、扶助老幼病残,参加公益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也是参与慈善事业的一种形式。只要有善心,大家都可以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二、单位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是做慈善吗?
【法条要义】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
【解读】通过彩票筹集来的钱用来发展福利事业,本身是做好事,但由于买彩票的人本身有中奖获利预期,因此不属于慈善范围。而单位内部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属于互助互济、抱团取暖,也不属于慈善范畴。
三、我想捐钱,必须经过慈善组织吗?
【法条要义】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解读】一般情况下,大额捐赠要通过慈善组织进行,以便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不经由慈善组织进行捐赠,无法享受税收优惠。小额捐赠如果捐赠人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可以不通过慈善组织,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四、谁可以发起慈善募捐?
【法条要义】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
【解读】个人没有资格组织募捐。进行慈善募捐的必须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各类基金会、公益组织等相关团体,这些组织经由民政部门批准取得慈善募捐资格,同时也接受相应管理和监督。
五、网络求助募款谁都可以发吗?
【法条要义】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解读】无论是不是公众人物,只要以个人名义发起募捐,都属于违法行为。捐赠者没有权利要求受捐者进行公开。现在的朋友圈太大了,一个圈套一个圈,所以不能这样做。
六、公开承诺捐赠后,还能反悔吗?
【法条要义】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或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解读】承诺捐赠后就不能反悔,否则慈善组织有权通过法律诉讼要求承诺人履行捐款承诺。但是,法律的规定也很人性化:如果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七、募集来的钱没用完,剩余善款谁说了算?
【法条要义】慈善项目终止后捐赠财产有剩余的,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处理;募捐方案未规定或者捐赠协议未约定的,慈善组织应当将剩余财产用于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项目,并向社会公开。
【解读】一是通过慈善机构捐赠给个人,二是由该慈善机构协调分配,转给其他需要帮助救助的人使用。
八、慈善组织工作人员是高薪酬吗?
【法条要义】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年度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
【解读】慈善组织的工资、福利水平不能高。慈善组织不能搞豪华的享受,比如坐飞机坐头等舱、坐高铁商务座,恐怕不合适,住高级酒店也不应该。拿了慈善的钱,搞一个豪华的大楼,也不合适。
第二十三条 开展公开募捐,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在公共场所设置募捐箱;   
(二)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义演、义赛、义卖、义展、义拍、慈善晚会等;   
(三)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募捐信息;   
(四)其他公开募捐方式。   
慈善组织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方式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内进行,确有必要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外进行的,应当报其开展募捐活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捐赠人的捐赠行为不受地域限制。   
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第三十七条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演出、比赛、销售、拍卖等经营性活动,承诺将全部或者部分所得用于慈善目的的,应当在举办活动前与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签订捐赠协议,活动结束后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并将捐赠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五十三条 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捐赠人捐赠的实物不易储存、运输或者难以直接用于慈善目的的,慈善组织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扣除必要费用后,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